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实现语言服务业供给侧改革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时间:2016-04-07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课题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立非

中国网4月6日讯(记者吴琼静)“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持续提升对外投资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进程中,中国资本也在持续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贡献力量。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开始,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大国,并且资本输出的势头强劲。在中国资本日益发展壮大、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语言服务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语言服务包括外语翻译和本地化服务。多年来,业界围绕企业走出去,尚没有一个全面而权威的调查来了解语言服务的现状和规律。近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实施调查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填补了这一空白。


 

作为我国首份中国语言服务需求调查和战略分析报告,该蓝皮书包含了“企业语言服务需求调查”和“语言服务战略分析”两大报告。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黄友义在为蓝皮书所作的序中评价称,这项研究成果是语言服务相关领域中,涉及翻译、技术、教育和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综合研究的“里程碑式的进展”。


 

近日,该项报告的课题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立非携其团队核心成员——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崔启亮和副所长蒙永业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专访。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研究团队耗时近一年,对21个省、市、自治区,信息技术与通信、工程机械、能源、传媒、医药与医疗器械、建筑、金融、咨询、船舶等十几个行业的213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语言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调研,并对较为集中的8个行业的企业进行了系统统计和分析。“这是我国首次面向全国,聚焦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对语言服务的需求,覆盖面最广也是最权威的一次调查,”王立非院长介绍称,调查对象包含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机构。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语言服务方面主要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由于企业大都需要将语言服务外包,而目前国内的语言服务市场又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由于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的标准,所以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的供应商时带有较大的随机性,导致试错成本较高;


二、企业内部一般没有专门负责翻译业务的人员,这些人员需要既懂得目标国的语言,又懂得专业技术。在大多数企业内部,是临时指派学过外语的人来负责翻译业务,缺乏连续性和专业性。而相比较国外经验来看,一般企业都会设立独立部门或专门人员来负责翻译业务;


三、很多企业对翻译及本地化服务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将语言服务的预算计算到产品研发成本中,导致一旦需要语言服务,时间和成本都很紧张,这样就无法获得好的成果,对企业走出去产生不利影响。


 

让语言服务的供需双方了解彼此

调查报告中显示,2015年,中译外的语言服务需求,已经超过外译中的需求,这与从2014年开始,中国已由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净输出大国的局面遥相呼应。


 

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并购、工程承包、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时,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语言服务业是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形成的高需求、高增长性的新兴服务业。王立非院长指出,“我们在蓝皮书中经过测算,预计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语言外包服务产业的产值将达到百亿规模”,实现语言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拉动GDP和就业的一个新增长点。


 

但目前国内语言服务业的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视。“由于没有充足的预算,很多企业在进行语言服务外包时,上来就先压价,”报告撰写人之一、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崔启亮认为,语言服务不同于工业生产,语言服务是个性化的服务,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局部翻译市场存在着恶性竞争、价格和价值倒挂的现象”,翻译作为一种增值服务的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崔启亮建议,对于企业而言,从产品研发阶段,就应将翻译成本考虑到其中,再利用好的项目管理形式,这样,出色的语言服务将为企业走出去锦上添花。


 

只有语言相通,才能有效沟通,进而相互理解、获得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经贸往来,合作共赢。“语言问题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王立非院长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应该先行,由借船出海,到提前出海。”


 

中国企业走出去分三个阶段,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到输出标准,最终使中国标准在国际上通行。“这三个阶段的实施,都离不开精准、高水平的语言服务,”报告撰写人之一、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蒙永业对记者说,这也是语言服务行业推行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给高校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很多人觉得会外语就肯定能做翻译,做好翻译就能提供优质的语言服务,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王立非院长认为,会外语仅仅是做翻译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一个成熟、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需要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本次调查显示,一个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的语言服务人才,是集外语、专业知识、本地化和信息化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对全国各开设翻译课程专业的高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要求,”王立非表示。

    目前全国开设翻译专业硕士(MTI)的大专院校超过200所,看似不少,但是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不是过剩,而是远远不够。王立非表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企业都对复合型的高端语言服务人才求贤若渴,“有多少要多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意味着高校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正如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黄友义在序中指出的那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最初的设计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人才,报告中,企业认为令人满意的服务和市场缺失的服务其实就是职业翻译教育的主攻方向。”


 

为决策部门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语言服务是一个市场行为,但是面临行业准入门槛低,尚无客观标准认证等难题,又是一个需要政策引导和措施鼓励的领域。黄友义认为,管理和决策部门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报告提供的信息,制定加强语言服务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企业快速、高效、稳步地走向国际市场。王立非也对记者表示,未来行业或许会诞生“语言服务工程师”这一新的人才资格认定,随着语言服务行业不断发展,未来也可能出现“语言资产交易所”等新型业态。
 

据悉,《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发布会将于4月24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同时召开语言服务高峰论坛,会上将邀请语言服务相关的管理部门、教学机构、供需方企业和技术开发公司等各方代表,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语言服务需求与质量标准进行研讨。